- 直流内阻与电池故障的关联度
- 点击次数:762 更新时间:2023-03-21
大家在日常使用中,不知道直流内阻与电池故障的关联,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度电化学理论中有个兰斯三定律,其中之一就是:电池的极限放电能力表征了电池的实际容量。这个极限放电能力值,其实就是电池的短路放电能力,用电极反应动力学来分析,就是电池的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荷,电池刚刚开始放电时,在电池内部通过带电离子扩散形成内电流循环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单单依靠电池的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荷放电建立的外电路电流循环的参数值,这个极限值反应了电池的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荷量(对应的就是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积的大小)和电池内的除电解液离子扩散之外的直流电阻值,这个值,除了部分影响电池同时建立内、外电路电流循环稳定放电的故障因素(如电池初期失水、电解质分层等)外,基本反应了其他所有的故障因素,所以,业界普遍承认反应电池极限放电能力的直流内阻、与电池故障的相关度为70%左右。
上面所说的直流内阻,是电池在短路放电时的极限参数,与便携式指针表(或者某些电池依次短时间的小电流放电模式)检测的电池直流内阻有很大的差别,其一是指针表测试时人为引入的电阻远远大于电池的直流内阻,这个引入的电阻稍有变化(如指针表与电池电极连接的端子间接触电阻就是一个变化值),就足以掩盖电池内阻值;其二是由于受空间和散热条件的限制,通过指针表进行的电池放电,其电流和时间是受控制的,远远达不到短路极限值的要求,是不满足兰斯定律的,其与电池故障的关联度远远低于短路放电极限值下的70%。此外,对于大容量电池,电池的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荷都是以法拉为单位来计量的,用这种方法放出的电量往往只能达到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量的几分之一,这就是指针表内阻计测试的电池内阻一致性很好,却无法有效检测出故障电池的原因,除非是电池坏死(坏死是指电池从浮充充满电的状态起刚刚开始放电时,这个电池的电压就大幅低于其他电池了,这种就不是什么落后电池了),导致其双电层电容所储存的电荷只有正常值的几分之一了,那些中间状态和本身就是直流内阻检测关联度70%以外的故障,是根本发现不了的。一种消除引入电阻影响的变通方法是每个单体电池分别对固定的负载模块大电流放电,观察测试的直流内阻长期的变化,这种方法被美国Alber和国内的某些企业长期使用,缺点是设备体积巨大,连线复杂,目前已逐步放弃而转向我们目前采用的分布式小模块的监测方式。
要提高电池故障的检测关联度,不但要检测电池的内阻,还需要分析电池的电极反应过程,利用系统本身负载作小于10%的浅放电过程即可,这也解决了放电所需负载和负载的散热问题,这样综合电池浅放电中的动态直流内阻和电极反应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方法与电池故障的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