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膜滤芯完整性检测仪
- 漆膜滤芯完整性检测仪
漆膜滤芯完整性检测仪权限管理 用户名密码登录,四级权限,满足 FDA21 CFR PARTII 要求
预存方案 120 组
测试精度 净体积测试:± 4%;气泡点:± 50mbar ;扩散流:± 4% ;水浸入:±0.01%
操作条件 环境温度:+5℃ ~ +40℃;相对湿度:10-80%
打印功能 自带微型打印机,联机 PC
历史记录 15000 组以上无数量限制记录存储
记录备份 支持 U 盘导出数据
防尘防水等级 正面 IP65漆膜滤芯完整性检测仪报警输出
台至终的途径所开展的顺序检查、审查和检验每个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其中系统活动包括操作系统和应
程序进程的活动,用户活动包括用户在操作系统中和应用程序中的活动。
审计跟踪根据书面方式提供应负责任人员的活动证据,以支持审计职能的实现,通过借助适当的工
具和规程,审计跟踪可以提前进行预警并阻止潜在破坏者对审计活动安全侵害行为的发生。
性能参数
电源/功率
170-240V AC, 50/60Hz;100W
外型尺寸
40cm(宽) x30cm(深)x 25cm(高)
测试范围
前进流:0.1-200ml/min;水浸入: 0.05-50ml/min
泡点: 700-6000mbar
测试精度
±3%或±5‰F.S,取其大者
灵敏度
前进流: 0.1ml/min;水浸入: 0.01ml/min;泡点: 50mbar
重复性误差
≤3%
操作条件
环境温度:0℃- 50℃;相对湿度:10-80%
测试耗时
基本泡点测试:2 min±2min;扩散流测试7±2min;
水浸入流量测试7±2min;系统气密性:3±1min;
打印功能
打印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测试曲线;
历史记录功能
32G存储空间,保存数据100万条
显示屏
尺寸:7寸;256色;触摸屏
哪些设备仪器需要“审计追踪"?
2015已经过去,“数据完整性缺陷"在制药行业被炒的如火如荼,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欧盟还是FDA,检查官都以发现“数据完整性缺陷"为荣,似乎如果检查中没发现什么“数据完整性"方面的缺陷,检查官就会“很丢面子"一样“无颜见江东父老!"
企业呢?战战兢兢、诚惶诚恐,都把“审计追踪"当成了“救命稻草"和“辟邪剑法",手里举着钱、排长队要求供应商给升级系统和传授武功。那么你想过没有?什么是“审计追踪"功能,审计追踪功能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了审计追踪功能你就“不需要"造假了?有了审计追踪功能你就“不能够"造假了?
答案当然是NO。
审计追踪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我们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第三条: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第十六条: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在计算机化系统中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用于记录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以及系统的使用和变更。
MHRA《数据完整性定义与行业指导原则》
投入到数据管理的精力和资源应与其产品的风险等级相适应。
对数据生命周期中各要素的组织性控制和技术性控制的程度及投入的资源,要与该数据对产品属性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数据完整性实施程度的基本原则是:
根据对产品质量属性的影响程度、对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
那么如何评估质量风险,我们暂且不说,先从数据的生成、数据的采集原理上进行分类说明:
A类:
简单的、不可配置的“仪器仪表、在线传感器、测试工具"直接测量或显示数据,人工读取记录到纸质介质上,形成纸质的记录,可以直接作为原始记录存档。
B类:
简单的、不可配置的“仪器仪表、在线传感器、测试工具"直接测量或显示数据,连接打印机将数据打印在纸质介质上,形成纸质的记录,可以直接作为原始记录存档。
C类:
一般的、可配置系统的“仪器仪表、测试工具、计算机系统"通过“仪器参数的设置、软件程序的计算"生成可显示的数据,并直接打印在纸质介质上,形成纸质的记录,可以作为原始记录存档。
D类:
复杂的、可配置系统的“仪器仪表、测试工具、计算机系统"通过“复杂的参数设置、程序计算、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具有一系列“动态数据或隐含信息"的数据,直接打印出来的图谱或曲线,失去了被再处理的能力,也不能对其动态数据或隐含的信息进行审核或检查。
A、B类都是直接读取的数据或者直接打印的数据,“记录"数据和真实的被测对象有一定的、简单的线性关系,依靠记录的数据可以直接追溯到原始数据和真实状态。
C类生成的数据不含有“动态数据或隐含信息",通过“打印记录数据"和“相关仪器参数、计算公式"等要素,可以追溯与还原原始数据和真实状态。
D类生成的数据含有“动态数据或隐含信息", 以数据库格式存在的动态电子数据,仅靠纸质打印的记录和图谱曲线、相关仪器的参数,无法追溯和还原原始数据和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理论上,只有D类才需要“电子数据"保存,有电子数据保存,才会考虑数据完整性要求的“审计追踪功能"。也就是说,A类人工读取填写纸质记录,B类、C类自动打印纸质记录,D类必须有电子数据保存。
A类
A类,适用于“简单的、不可配置系统"的“非连续数据"的人工读取、人工记录。一次性读取、一次性记录,或者定时周期性读取和记录。比如“天平、台称、温度、湿度、手持式工具……"等的数据记录。
B类
B类,适用于“简单的、不可配置系统"的“连续数据"的自动化记录和打印,比如“连续的在线监测数据(洁净室温湿度记录、水系统在线记录、灭菌温度压力的记录……)。
C类
C类,适用于大部分“可配置系统"的不含“动态数据或隐含信息"数据的自动化获取、自动化打印记录。比如大部分生产过程控制设备、大部分检验检测设备。
D类
D类,适用于大部分“可配置系统"的含有“动态数据或隐含信息"数据的存储管理。
话说,纯粹的GMP管理类计算机、ERP管理类计算机、仓储物料管理类计算机、用于生产质量活动的个人计算机,应该全部是电子数据保存,纸质打印,并具有审计追踪功能,并且所有产生的数据记录,不能直接作为原始记录。
A类“作假",故意人工填写错误就行了。
B类“作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是不可配置系统。
C类、D类可能更容易“作假"。除了以上技术分析归类,下面说一下质量影响性的风险评估其实计算机系统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复杂性虽然很高,但是技术成熟度也很高,计算机本身的技术风险很低,那么我们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计算机“使用的场合和实现的功能",离开被控对象单独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性为0那么计算机系统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对于被控对象“设备系统、检验仪器"对“药品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产品放行"的风险评估。
纸质记录中的审计追踪,任何修改、删除都必须使原始数据清晰可读,并记录进行修改的人员、修改日期及修改原因,根据需要证实并说明变化的理由。这是我们以前一贯的做法!
电子记录的审计追踪,在系统和记录中均应允许复原或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电子数据的过程,应保存原始输入和文档的用户 ID,行动的时间、日期、及行动的理由。
计算机系统用于获取、处理、报告、存贮原始数据时,系统设计应能提供全面审计追踪的功能,能够显示对数据进行的所有删、改。审计追踪功能应显示删改人、删改时间,并记录删改的理由,必要时删、改应经过批准。